资治通鉴·唐纪八翻译
1、唐太宗下旨封德彝广纳贤才,然而时日已久,封德彝却始终未能举荐出合适人选,唐太宗对此表示疑问,封德彝则解释道:“非是我不尽力而为,实在是当今世上尚未出现真正的奇才。”唐太宗进一步阐述道:“君子选用人才,应如同使用器物一般,各取其所长,古往今来,治理民族的贤者,又何曾需从异代寻求人才?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识人善用,而不应轻率地诬陷一世之人。”封德彝闻言,羞愧而退。
2、译文唐高祖前往城南狩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皆随行,高祖下令三人进行骑射比赛,以定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胡马,体格肥壮却容易将骑手甩落,李建成将此马交给李世民,并说:“此马神骏非凡,能跃过数丈宽的水沟,二弟骑术高超,不妨一试。”
3、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阅读了《隋炀帝集》,发现其文辞华美,辞藻深奥,固然对尧、舜表示肯定,对桀、纣予以否定,但为何在实际行事中却与之相反呢?”大臣魏征回答道:“虽然百姓的君主都是贤明之辈,但也应虚心接受他人的劝谏,如此才能使智者发挥其才能,勇者竭尽全力。”
《资治通鉴·唐纪八》
1、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人才是任何组织或企业都无法忽视的重要资源,他们能带来新的思考、创新的技巧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组织走向成功,对于人才的管理与运用并非易事,唐太宗小编认为‘资治通鉴’里面提到:“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句话提醒我们,人才并非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3、译文唐高祖前往城南狩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皆随行,高祖下令三人进行骑射比赛,以定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胡马,体格肥壮却容易将骑手甩落,李建成将此马交给李世民,并说:“此马神骏非凡,能跃过数丈宽的水沟,二弟骑术高超,不妨一试。”
4、唐太宗对陪立两旁的大臣说:“我阅读了《隋炀帝集》,发现其文辞华美,辞藻深奥,固然对尧、舜表示肯定,对桀、纣予以否定,但为何在实际行事中却与之相反呢?”大臣魏征回答道:“虽然百姓的君主都是贤明之辈,但也应虚心接受他人的劝谏,如此才能使智者发挥其才能,勇者竭尽全力。”
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译文唐高祖前往城南狩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皆随行,高祖下令三人进行骑射比赛,以定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胡马,体格肥壮却容易将骑手甩落,李建成将此马交给李世民,并说:“此马神骏非凡,能跃过数丈宽的水沟,二弟骑术高超,不妨一试。”
《资治通鉴’里面“上令封”到“而退”: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壬申(二十日),太宗对太子少师萧说:“朕年轻时喜好弓箭,曾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能超过它们的,最近拿给做弓箭的弓匠看,他说:‘都不是好材料。’朕问他缘故,弓匠说:‘弓子木料的中心部分不直,因此脉纹也都是斜的,弓力虽强劲但箭发出去不走直线。”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8)
有供奉侏儒名黄〈扁瓜〉,性警黠,上常凭之以行,谓之肉几,宠赐甚厚,一日晚入,上怪之,对曰:臣向入宫,道逢捕盗官与臣争道,臣掀之坠马,故晚,因下阶叩头,上曰:但使外无章奏,汝亦无忧,有顷,京兆奏其状,上即叱出,付有司杖杀之,闰月,癸酉,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与契丹战于都山,败死。
翻译:甲寅年时,唐玄宗任用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求取名誉权势,等到他担任宰相后,他的所作所为很符合当时的民心,起初,萧嵩认为韩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因此就把他引荐给唐玄宗,但当他们共事时,韩休坚守正道,不阿谀奉承,萧嵩就逐渐厌恶起他来。
译文唐高祖前往城南狩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皆随行,高祖下令三人进行骑射比赛,以定胜负,李建成有一匹胡马,体格肥壮却容易将骑手甩落,李建成将此马交给李世民,并说:“此马神骏非凡,能跃过数丈宽的水沟,二弟骑术高超,不妨一试。”
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