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与非遗灯工琉璃:千年技艺的浪漫传承》

灯工琉璃:火中绽放的千年非遗

你见过”火中雕塑”吗?灯工琉璃这门古老技艺,就是用火焰为笔,以琉璃为墨,在高温中绘就的艺术瑰宝。作为民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工琉璃工艺起源于西周时期,最初竟是青铜器铸造的意外收获。如今,这项技艺在淄博等地得到了活态传承,特别是”恋与非遗灯工琉璃”概念的兴起,让这门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传承的校园操作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将灯工琉璃技艺引入校园,探索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路。中国琉璃艺术大师任波作为产业教授,在这里培养了上万名学生,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各地,真正实现了”技艺无国界”。来自法国雷恩高等商务管理学院的学生也慕名前来,与淄博学子共同感受这项中国非遗的魅力。

你知道吗?任波教授的代表作《太公封齐》是目前最大的琉璃灯工车马人物造型摆件,它以西周姜太公分封齐国为题材,将历史故事凝固在晶莹剔透的琉璃中。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相结合的方式,正是”恋与非遗灯工琉璃”最动人的体现。

火中取艺:灯工琉璃的制作奥秘

灯工琉璃工艺到底有多神奇?它以气体燃料和助燃气体为能源,利用喷灯喷射出的高温火焰加热琉璃,工匠们要在琉璃软化的瞬间,通过旋转、叠拉、缠绕等技法快速塑形,整个经过就像在火焰中跳一支精准的舞蹈。想象一下,工匠们用镊子夹着蝴蝶翅膀零件,在高温下巧妙组合,最终呈现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

任波教授的《甲虫》作品曾荣获”全球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灯工琉璃的精湛技艺。2025年6月,他的20余件作品还将亮相民族博物馆,让更多人领略”恋与非遗灯工琉璃”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的未来之路

教育部职业教育进步中心向全国职业院校征集技艺传承图片,正是看到了非遗传承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操作告诉我们,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不仅能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气氛,更能探索出技能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进步的新模式。

“恋与非遗灯工琉璃”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当我们欣赏这些晶莹剔透的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工匠们的巧手,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技艺的执着。这种传承,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