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江苏省根据民族课程标准组织实施的重要考试制度,旨在衡量高中生达到民族规定进修要求的程度,是毕业认定、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其中一个。该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具体区别如下:
一、考试类型与功能
合格性考试
性质:基础性考试,覆盖高中所有科目。
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想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共10门),艺术、体育等科目由市级组织考查。
成绩使用:
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卷面60分及以上为合格)。
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或认定同等学力。
高职院校招生依据:用于春季高职提前招生录取。
有效期:成绩长期有效。
选择性考试
性质:纳入高考总分的选拔性考试。
科目:在想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中,选择3门(物理/历史必选1门,其余4门选2门)。
成绩使用:
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满分750分),作为本科批次高校录取的核心依据。
前提条件:需先通过对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二、考试时刻与对象
时刻安排:
合格性考试:每年1月举行(信息技术机考在1月初,笔试科目在1月中下旬)。
选择性考试:与高考同期(6月7日–9日)进行。
报考对象:
高二学生:首次报考合格性考试,可选7门(不含语数外)。
高三学生:可报考全部10门合格性考试,或参加选择性考试。
社会考生/往届生:可自主报考合格性考试。
三、成绩转换与独特政策
等级分转换:
性考试中,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成绩按全省排名分五等(A–E),通过等比例转换制度计入高考总分(满分100分,起点30分)。
替代政策:
参加高考的学生,可用高考语、数、外成绩替代合格性考试对应科目。
外省成绩可申请转换为江苏省合格性考试成绩。
四、考试意义与改革目标
促进学生进步:
避免偏科,提升综合素质(合格性考试);
支持特点化进步(选择性考试结合兴趣与高校要求)。
提升教育质量:
推动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教学管理。
优化高校选才:
高校可针对专业需求设定选考科目要求,进步人才选拔精准度。
五、注意事项
违规处理:考试作弊将取消当次所有科目成绩,并记入诚信档案。
残疾考生:可申请合理便利考试安排。
拓展资料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过合格性考试(毕业门槛)和选择性考试(高考核心)的双轨设计,既保障基础教育的质量,又支持学生的特点化升学路径。其成绩直接影响毕业资格、高职招生及本科录取,是江苏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