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高空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如约而至。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太空中,为全球青少年带来了精妙的科学课堂。这次课程不仅延续了上次的成功,更以创新的实验吸引了无数的眼球。
航天员们的精妙开场
课堂正式开始时,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齐聚一堂,身着蓝色职业服。王亚平的开场白立刻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太空教师王亚平,很开心再次见面!”这样的互动让远在地面的学生们倍感亲切。从一开始,航天员们就让大家感受到太空与科学的无穷魅力。
令人惊叹的太空“冰雪”实验
课程的一大亮点是王亚平的“冰雪”实验。她小心翼翼地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创新出一个神奇的透明液体球,随后这颗球在结晶核的影响下,瞬间变成了一个温热的“冰球”。“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王老师幽默的语气让同学们不禁屏息期待。这个实验不仅让大家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行为,同时也直观地演示了物理现象的魅力。
互动式的浮力实验
接下来的浮力实验中,王亚平和地面的同学们进行了同步实验。王老师手里的水和油并没有如预想般分层,而地面的同学们通过“人工离心机”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一经过展示了科学的趣味性,也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思索难题。王亚平用她独特的教学方式强调了科学原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空翻”的冰墩墩与太空抛物实验
在实验结束后,王亚平展示了一只备受瞩目的冰墩墩,它在太空中轻松地做着“空翻”,让同学们忍俊不禁。航天员们借此机会解释了太空的运动规律,进步了学生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他们也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思索能力。
展望未来的太空科学
最终,叶光富向大家介绍了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实验柜,以及怎样为未来的科学研究铺路。他自信地表示,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各国科学家的合作平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为学生们带来了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通过“天宫课堂”第二课,航天员们不仅传播了科学聪明,更传递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梦想。对于广大的青少年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触摸太空的机会。希望在未来,所有的同学都能以科学为桥梁,勇气地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