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1、在南申之后有包氏,以包邑名称为姓氏,遂成包氏,是为南阳包氏。包邑,在殷商时期称莩邑,“莩”与“苞”二字通假,简改为“包”字,春秋时期又称宛邑,就是今天的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南阳包氏远早于芈姓包氏, 历史 非常悠久,世代相传至今。
2、历史上商保姓的分布与迁徙先秦时期,包姓发源于湖北,后传至北方和东方。秦汉时期,包姓在山西上党已形成贵族世家。魏晋时期,由泰山鲍姓改宗的鲍氏也在山东迅速向东南迁移,鲍姓主力聚集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
3、包姓作为中国姓氏中的一员,具有丰富的多民族和多源流特征,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百八十一位,拥有大约八十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05%左右。这个姓氏的分布广泛,其中丹阳包氏分布在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
4、据《通志·氏族略》和《百家姓》等史书记载,“包”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传说“包”姓源于周武王扶苏的后代,包公旦,被封为包侯,因此后代便以“包”作为姓氏。
二、包氏家谱字辈排序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山东海阳包氏字辈:北支“鲁永承树敬益”,南支“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重庆巴南包氏字辈:“良玉士国大承永顺明宗万代兴荣”。重庆渝北包氏字辈:“洪涌宇从朝元甲第开明清正乾坤光华福寿星”。
– 宋朝时期,包姓大约有近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11%,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二十八位。包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包姓总人口的一半。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西,这二省包姓大约占包姓总人口的76%,接下来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河南、福建。全国形成了以皖赣为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区。
据《包氏宗谱》记载,包氏第35代子孙为“孝”字辈,这些人名字的第一个字往往是玉字。浙江金华琅琊镇各村中姓包的人不少于2000人,据传是包拯的後代。金华的包洪金先生几年前向记者展示了包氏家谱,证明自己是包拯第三十五代孙。
包公第34代孙、文集村支部书记包遵志说,他们为拥有一个像包公这样的先祖而骄傲,包氏后裔人人都谨遵包公遗训,由于包公是他们的灵魂支柱。如今,包公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一大品牌,他们虽然没有资金来开发这一资源,但会自觉传承和保护好包公文化。
包氏家谱哲字辈是几许代 包氏家谱哲字辈是几许代… 包氏家谱哲字辈是几许代 展开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5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难题。
平山西后经陶寺至陕西西安,顺治二年置满蒙军二千多人,包氏世袭蒙古八旗戍牧长君,镇守西安。子孙分布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湖北,为蓝军籍。大部份为了生存,避免民族仇杀窝里斗,隐瞒蒙古祖籍,进修汉语,融入汉族沿用汉人籍贯,字辈各自编排,不相统一。有的后人受包公文化影响崇敬包拯,冒称是包拯的后代。
三、姓“包”的人多吗?都是包青天的后代吗?
包拯的后代并不都是包青天的后人。包姓的人口大约有600万左右,而包拯的后裔就不下10万人。
包姓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
由于黄帝是伏羲的后代。后来,包旭的后代以包姓为氏,包氏包正——青田。北宋至今已过千年,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由于官员清廉公正,中华民族的历史被称为包青天。包玉刚——数百年后,包青天的第29个孙子包玉刚出生了。
有的啊,最出名的就是包青天了,百家姓中也是有包这个姓的,然而应该人数比较小 ,一般碰到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