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茶源 茶香飘过两千里 四川九龙茶农赴杭州取真经 九龙茶园养生研究所

近日,四川九龙县30位茶农、茶企代表和技术骨干,从雪域高原奔赴浙江杭州,一场“九龙出山”的茶产业共富之旅悄然启程。

铁锅嗞嗞作响,220摄氏度的高温裹着青叶翻腾。

来自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的茶农杨贵蓉跟着西湖龙井制茶师王晓东学起了颠锅。指尖刚触到锅底,她就烫得直咧嘴,但热诚不减:“这热锅子炒出的,是咱九龙茶叶的新盼头。”

在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的“未来乡村·盛飨茶香共富工坊”,王晓东手把手教杨贵蓉感受火候与力度:“温度要透,手势要活,茶叶才能‘活’起来!”锅气蒸腾中,九龙茶农指尖第一次触到了千年龙井的技艺密码。

在杭州茶厂,跟着技质部经理谢同花的脚步,交流团成员近距离观察了“看得见过去、触得到未来”的工业茶链。

为了与时俱进,扩大电子商务业务,杭州茶厂还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

杨贵蓉站在茶厂直播间外,感叹道:“原来一片叶子也可以跨越山海,把老手艺和高科技装进同一只杯子。”

在大茗堂展馆,茶产品让杨贵蓉和同伴们啧啧称奇。冻干茶粉、茶萃精华……小小茶叶裂变出百般花样。只见几人当即买下几款产品当“伴手礼”,“带回去让乡亲们也开开眼”。

从生产到加工,杭州茶产业的进步也离不开品牌的赋能。在一节互联网茶课堂里,杭州陆羽水茶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俊桦向交流团成员展现“域牌”在茶产业中的无限可能。

课堂交流环节,茶农熊静提出了九龙天乡红茶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而王俊桦的回答为交流团成员打开了全新的思路:“讲好‘九龙红茶’背后的故事,从它的制作工艺到品鉴方式,每一步都要让人感受到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茶产业的交流与碰撞,离不开诚恳的对话。杭州西湖茶食茶饮创新进步研究院的座谈会上,茶农杨祖惠抛出难题:“咱九龙茶籽榨的油,能不能也成高质量货”

研究院协调负责人张炳新当场拍板:“样品寄来!咱们一起琢磨。”

在杭州九曲红梅茶业董事长包兴伟看来,九龙茶产业需“两条腿走路”,绒巴茶走高质量精品路线,同时瞄准绿茶大市场,“绿茶需求旺盛,九龙大有可为。”

品牌课堂上,“域牌”专家王俊桦点出关键:“讲好‘九龙红茶’自己的故事,从雪水浇灌到匠心手制,让每片叶子都带着高原阳光的温度。”

“九龙茶产业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的高质量农艺师杨永建难掩激动。

交流进修结束后,杨永建用三个“真”拓展资料此行:真经在手,真情在心,真行动在即。返程行李中,满载杭州茶人的技术手册与合作意向,他更揣着一个急迫的念头——回家头件事,就是把九龙新茶样火速寄往西湖畔。

千里茶缘一线牵,从高原锅庄到江南茶席,九龙茶农的手掌既炒得出雪域红茶的醇厚,也托得起数字时代的茶香。当杭州的科技春风拂过雪山茶园,九龙茶叶跨越的何止千里山河——那一片青叶终将承载起两地的共富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长成连天新绿。

作者:朱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